關于婚前婚后的財產分配一直飽受爭議。最近法院受理了一樁案件,一男子在跟前妻尚未離婚前瞞著妻子購置一套房子,與現任妻子結婚后,現任妻子支付了32萬元取得了該房產50%的產權。前妻知道該房子的存在上了法庭,最終,該男子失去所有房產份額并承擔此案件受理費2萬元。
陳女士與前夫林某1992年結婚,因感情破裂于2002年選擇離婚。在離婚前兩個月,林某瞞著妻子購買了一處房產。10多年后,因房屋拆遷,林某和其現任妻子方女士樂享其成。不料陳女士不知從何處得知該房系自己與前夫離婚前前夫買下的而要求分房遭阻,后一紙訴狀將林某和方女士告上了法庭。
雙方就陳女士提起訴訟是否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房產該不該分、怎么分等問題上提出了不同意見。陳女士提出,該房是在兩人婚姻存續期間購買,自己也應享有該房產的份額。而林某未經自己同意將訟爭房產的50%贈予方女士,贈予應屬無效。
對此,現任妻子方女士提出異議,她認為,當時陳女士和林某離婚時雙方協商并無異議,此房屋是自己付出了32萬余元才拿刀的50%份額,且產權證上確認自己占有50%。她還提出,原告提起訴訟已超過一年的除斥期,提出的訴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最終,法院認同了前妻陳女士和方女士的說法,判定該房產50%歸前妻陳女士所有,50%歸現任妻子方女士所有,而丈夫林某不享有該房產份額,而且需要承擔此案件的訴訟受理費用近萬元。
上海離婚糾紛律師指出:婚姻法相關條例規定:婚前財產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即夫妻不論結婚經過多少年,一方婚前財產仍歸一方所有。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1.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如工資、獎金,從事生產、經營取得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資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權利,如一方婚前獲得預售房屋的產權而且完全支付了房款,婚后才實際取得該房的所有權。
3.婚前財產的孳息,包括個人財產婚前孳息和婚前個人財產婚后產生的孳息。
4.一方婚前以貨幣、股權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現為另一形態財產。
如一方婚前的個人積蓄婚后購買的有形財產,股權轉為了貨幣,這只是原有的財產價值形態發生了改變,其價值取得始于婚前,應當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值得注意的是,婚前的個人財產在共同生活中自然毀損、消耗、滅失的,離婚時,不能要求以共同財產或要求另一方以其個人財產進行抵償。而對于用婚前個人財產婚后從事投資、經營、或者婚前投資婚后獲得分紅,則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