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資產流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其實,稍不小心,家庭資產也會流失。但是,只要你守護住理性與勤奮,在防止家庭資產流失上,你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中國家庭資產流失的主要領域,在股市、儲蓄、消費三個方面。下面分別分析:
暗礁1股市吞噬幾千億
中國股市12年的發展成績斐然,目前我國境內上市公司已達1200多家、總股本5500多億股,投資者開戶數近7000萬戶,按保守估計,中國股市的參與者至少應在2500萬戶左右,涉及近億人群。但是從200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市陷入了長達一年半的下跌和疲軟狀態,到目前為止根據這12年來的相關統計,股市中共投入資金約為23000億元(換成了股票的資金),因為股價下跌、繳納各種稅費等,如今的證券市場的流通市值只剩下了14000億元。也就是說12年來股市共吞噬了近萬億的資金,如果排除其他背景的資金損失,那ô中國普通老百姓家庭的資產在股市上至少流失了數千億元。
暗礁2儲蓄流失增值機會
儲蓄本來是中國人保值增值最普及的手段,怎ô會成為中國家庭資產流失的主要領域呢?筆者認為,儲蓄的誤區是導致家庭資產流失的最大元兇、隱形殺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過度”儲蓄:善于儲蓄是美德,但是一旦“過度”也將誤入歧途。中國大多數家庭正面臨“過度”儲蓄的問題——全球最高的儲蓄率和天文數字般的龐大儲蓄存款。做個簡單的測算,中國人的8萬億儲蓄存款,如果相對于同期的國債之間1%左右的息差(考慮到存款的利息稅和國債的免稅因素),那ô中國人放棄了ÿ年資本增值800億左右的潛在獲利機會,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防止這類流失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將銀行儲蓄轉為同期的各類債券就行了。目前不僅有交易所市場,還有銀行柜臺市場,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這類交易,而且流動性也很強。
2、“不當”儲蓄:一樣的存款要獲得不一樣的收益,存款的技巧很重要。有的家庭由于缺乏儲蓄存款的知識,不懂得存款的技巧,使存款利息收入大為減少。比如:如果您想存活期或定活兩便,那還不如存定期3個月,并約定自動轉存。這種存法安全方便,利息又高。因為定活兩便存款支取時,利率按定期1年內同檔期限打6折計算。這樣,定活兩便存款即使存夠1年,按1年利率打6折也低于定期3個月。中國家庭的活期儲蓄總是太多,這讓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白吃了大把大把的息差,其實只要稍加運作就能有效地減少利息損失。
暗礁3消費過度和不當
當消費偏離了滿足個人或家庭需求的目標,“過度”與“不當”的時候,消費也就成了家庭資產流失的過程。
1、“情緒化”消費或“沖動性”消費:例如,看到打折就興奮不已,在商場里泡上半天,拎出一大包便宜的商品,看似得了便宜,實際上買了很多并不需要或者暫時不需要的東西,純屬額外開支。特別是在對大件消費品上,比如¥盤、汽車、高檔家電的一時沖動,往往還會“過度”消費,不僅造成家庭財政的沉重負擔而且導致家庭資產的隱性流失。
2、“炫耀”消費:為了“面子”而不是需求的消費,在消費上總喜歡跟別人較勁,人家能花的我也要花,不論有û有必要。
3、愚昧消費:尤其是在農村,這樣的愚昧消費情況更為嚴重。據廣東一家ý體對當地農村抽樣調查表明,農村封建迷信活動所花費的錢物,一般要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0%以上,一些人為了盼發財、保平安、求升官,也不惜花費大量的錢財,去抽簽算卦。
還有所ν“賭氣”消費、“畸形”消費、“超前”消費、“節日”消費等等。
以上的3個方面是家庭資產流失的“重災區”,而且具有相當大的普遍性,還有些資產流失具有個性化的色彩,比如私人借貸、金融詐騙、購買不當等。
總之,家庭資產的流失很多時候都不顯山¶水,但只要稍一放松就可能造成家庭資產的流失,要不斷地強化理財意識才能成功積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