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人民法院渡市法庭在審判實踐中注重打“親情牌”,堅持庭前走訪摸情況、庭中調查找焦點、庭后調解尋良策三部曲。日前,該法庭審結了一起特殊的民間借貸糾紛。債權人和債務人雙雙意外死亡,債權人親屬要求債務人親屬償還生前欠款的案件。
朋友雙雙遭遇車禍
家住達川區渡市鎮街道的甘某和羅某一直以來都是很好的朋友。甘某為了搞車輛營運,便出資購買了羅某的貨車,由于甘某的資金不是很充足,欠下購車款75000元,并向羅某出具了一張75000元的欠條。后來甘某又請羅某為其開車,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地過著。誰知,2014年10月2日,羅某駕駛車輛行至夏蓉高速公路(成渝段)時,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羅某和甘某均在車輪下喪命。經交警隊認定,羅某負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由于該車購買了保險,羅某和甘某的親屬均能獲得一定數額的賠償。此時,羅某的家屬拿出了欠條,要求甘某的家屬立即償還。
好友親屬對簿公堂
羅某的家屬認為,甘某雖然已經死亡,但甘某因購買車輛而出具的欠條仍然是有效的,其家屬仍應償還。甘某的家屬則認為,自家購買這輛車,花了大價錢沒有盈利不說,最后還由于羅某的原因導致了甘某的死亡,一家人心靈受到嚴重打擊,怎么想也不能理解。并且欠條是甘某和羅某雙方簽訂的,親屬又不在場,沒有償還的義務。羅某的親屬多次向甘某的親屬催收,都吃了閉門羹,雙方為此產生矛盾,且多次協商未果后,羅某的親屬便一紙訴狀將甘某的親屬告上法庭。
法庭調解糾紛
渡市人民法庭受理該起案件后,承辦法官通過調查走訪,摸清了本案原被告之間的關系,認為糾紛的焦點在于欠條是否有效以及被告是否應該償還的問題。庭審當日,雙方當事人及雙方親朋好友五十余人趕到法庭,大家都十分關注本案的審判。庭審調解時,由于雙方矛盾分歧很大,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不斷變換調解思路,在面對面調解無效后,通過背靠背的方法,不斷緩和雙方對立情緒,并以拉家常的方式向雙方宣講《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規定,并從審判實踐以案說法,分析案件的走向。
經過近一天的耐心細致勸導,甘某的家屬和羅某的家屬終于達成了調解協議:由甘某的妻子在獲得甘某交通事故賠償款十日內償還給羅某的親屬7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