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居期間個人債務如何承擔 案例介紹:王輝和張萍于1997年登記結婚,于2004年投資開辦了一家美容美發店,由張萍經營。二人婚后經常為家庭瑣事吵架。2005年夏,張萍離開
夫妻分居期間個人債務如何承擔
案例介紹:王輝和張萍于1997年登記結婚,于2004年投資開辦了一家美容美發店,由張萍經營。二人婚后經常為家庭瑣事吵架。2005年夏,張萍離開家與王輝分居生活。
王輝于2005年底訴至法院,請求與張萍離婚,并要求分割共同財產。訴訟中,張萍雖然同意與王輝離婚,但稱2006年1月13日,美容美發店因兩個姑娘在店內賣淫被公安機關罰款16000元,該罰款是夫妻共同債務,王輝應承擔一半。王輝對張萍所稱的16000元罰款不予認可,認為張萍所稱債務是張萍的單方債務,自己不應分擔。
■兆君律師事務所史西寧律師評析:
一、夫妻一方因違法經營所負債務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經營性債務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出于共同生活的目的,從事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四十三條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從事個體經營或承包經營的,其收入為夫妻共有財產,債務亦應以夫妻共有財產清償。”這一規定為正確認定經營性債務提供了法律依據。
但在審判實踐中,夫妻雙方或一方為從事個體經營或承包經營者,在離婚訴訟中,對其在經營期間的財產、債務等情況很難查清。因此,必須在現有法律規定下,正確認定夫妻經營性共同債務的性質及范圍,同時根據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及案件的實際情況加以區別對待:一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從事合法經營活動,造成虧損所引起的債務,不管是夫妻一方經營還是夫妻雙方共同經營,均應按《意見》第四十三條精神,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二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從事非法經營活動,造成虧損所引起的債務,如果該非法經營活動由夫妻雙方共同參與經營,或雖由夫妻一方進行,但另一方明知其配偶從事非法活動而不表示反對,則此類債務亦應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三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從事非法經營活動造成虧損所引起的債務,如果配偶另一方并不明知,或雖事先知道但已表示反對的,則此債務應作為非法經營一方的個人債務來認定和處理。
二、美容美發店的16000元罰款為何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一是張萍沒有提供證據證明。根據民事訴訟法和證據規則的規定,本案應由張萍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證實,而張萍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支持自己的主張。
二是夫妻分居期間一方所負債務,只要不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就不能按共同債務來認定。實踐中,夫妻分居期間,隨著夫妻感情破裂程度的加深,其權利義務的實際履行遭到的破壞程度也愈加嚴重,與之相適應的夫妻共同財產關系也逐漸瓦解。因此,夫妻分居期間,一方所負債務,只要不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就不能按共同債務來認定。
三是本案中的16000元罰款系張萍一人非法經營造成,王輝未參與共同經營。由本案事實情況可知,雖然美容美發店是王輝和張萍婚后的共同財產,但該店一直是由張萍一人經營。而16000元罰款是在離婚訴訟期間張萍的辯稱主張,且該罰款即使客觀存在,也是張萍一人非法經營造成,王輝事先并不知道,又未參與共同經營。所以,16000元罰款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