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歲的黃女士與前夫郭先生(化名)去年4月份離婚。雖然已經離婚,但因郭先生身患重病,黃女士依舊負責他的日常起居生活。2015年6月,郭先生去世。
據黃女士陳述,前夫去世后不到一個月,2015年7月的一天上午,她拿著“自己的存折”到北京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昌平支行某分理處(以下簡稱“銀行分理處”),想把5萬元現金存進去。“存3個月的活期,有什么急事兒還能隨時取出來。”黃女士這么想著,就把存折和錢一并遞給了銀行的柜員。
“請您簽字確認。”柜臺里遞出了一張存款儲蓄憑條。
“不需要輸入密碼嗎?”黃女士有些疑惑。
“活期存款不需要輸入密碼,請您簽字確認。”
經過反復確認不需要輸入密碼后,黃女士在憑條上簽了字。
“哎呀,存錯了,這不是我的存折!趕緊給我把錢轉回來!”黃女士拿著她簽字的存單一下子傻了眼,這是前夫的銀行存折,不是自己的。
“這是第三方客戶的銀行賬號,我們無權進行操作。”銀行方面表示無奈。
這下就麻煩了,前夫已經去世,而黃女士和他們唯一的女兒都不知道存折的密碼,為了這誤存的5萬元,黃女士可是費盡了周折。
銀行不還
銀行方面堅持自己沒有過錯,對于沒有提示輸入密碼,銀行解釋說:“按照規定的操作流程,辦理活期存款時,是不需要輸入密碼的。”同時,銀行也不認可黃女士所稱的“錯存”行為,并堅持認為銀行是按照黃女士的指令,將錢款存入了其指定的第三方賬號內。黃女士錯存的銀行卡是案外人的,與銀行分理處無關。黃女士應向第三方主張權利。“我處沒有過錯,不應當承擔責任。”
第三方已不在
第三方?!可第三方郭先生已經去世,銀行對于已經去世的人員的銀行卡是如何處理的?銀行方面的解釋是:“對于已經去世的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行〈儲蓄管理條例〉若干規定》第四十條第一款的規定,應由銀行賬戶戶主的繼承人去辦理公證,公證之后就可以重新設置密碼,進而取出賬戶內的錢款。”
公證處無法公證
“哎,你們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去公證處公證一下就可以了,可公證處卻說沒辦法給公證。”原來,雖然郭先生和黃女士只有一個女兒,但因為這筆錢不是郭先生生前的財產,公證處不能認定是遺產,因此無法辦理公證。
最后,黃女士迫于無奈只好將銀行告上了法院。
近日,該案件已在北京市昌平區法院開庭審理,判決結果將擇期宣判。
上海律師認為,法院很可能支持原告黃女士的訴訟請求,判決原告勝訴。如果黃女士敗訴,黃女士仍然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取回自己的5萬元。黃女士與郭先生的女兒可以以繼承人的身份要求支取該存款。可持存單、有效身份證件和存款人死亡證明等材料,到當地公證處申請辦理繼承證明書。經公證處調查審核,符合出證條件的,由公證處出具繼承證明書。銀行憑繼承證明書為存款合法繼承人辦理存款支付或過戶手續。如果郭先生存在其他繼承人,其不同意返還,黃女士可以以不當得利對繼承人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