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案例 小強為離婚而在訴訟中承認自己與人同居,其妻當庭提出索賠。7月20日,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判決準許雙方離婚,小強賠償4000元。 2004年9月,隆林各族
精神損害賠償案例
小強為離婚而在訴訟中承認自己與人同居,其妻當庭提出索賠。7月20日,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判決準許雙方離婚,小強賠償4000元。
2004年9月,隆林各族自治縣居民小強和小艷登記結婚?;楹笮∑G經(jīng)營一家服裝店,小強受雇于一家運輸公司開車跑貨運。小強長年出差在外,與小艷聚少離多,雙方感情日漸淡漠。
2008年10月,小強到隆林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因他拿不出夫妻感情已經(jīng)破裂的證據(jù),法官向他釋明訴訟風險后,小強申請撤回了起訴。
今年6月,小強再次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承認自己從2007年起因與妻子感情不和,已有外遇并同居生活,堅決要求與小艷離婚。小艷同意離婚,但以小強對造成離婚有過錯為由,索賠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小強有婚外戀并與他人同居,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經(jīng)調解無效,雙方已無和好可能,遂判決準予雙方離婚,由小強賠償小艷精神損害撫慰金4000元。
經(jīng)西林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開庭審理后認為,王韋方以出賣為目的,收買、販賣、接送嬰兒,其行為觸犯我國《刑法》第240條的規(guī)定,構成拐賣兒童罪,遂作出上述判決。
法理評析
我國《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而按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損害賠償包括物質和精神損害兩方面的內容。小強與小艷的婚姻破裂,是小強有外遇造成的,小強對此存在過錯,小艷無過錯,依法有權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