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肖倩大學畢業后從江西來到北京發展,進入一家企業做銷售工作。肖倩工作努力,很快就成了業務骨干。2008年肖倩與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小伙吳保國相識,不久兩人就結了婚,婚后小兩口租房居住。
肖倩的母親黃潔雅2008年退了休,本打算與老伴在江西老家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肖倩懷孕后,多次請父母放棄江西老家的一切,來北京和他們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最終,黃潔雅夫婦因心疼女兒,賣了江西老家的住房,帶著所有的積蓄,于2009年4月來到北京。不久,肖倩生下女兒吳婷。
2009年7月,肖倩和吳保國經反復考察后,決定購買一套商品房的期房,夫妻約定雙方各占房產的50%。該房總價為105萬元,他們打算首付30萬元,其余的向銀行貸款。
為了讓女兒生活得舒適些,黃潔雅夫婦拿出了所有積蓄,交了首付款中的26萬元,吳保國出資4萬元。交首付時,黃潔雅與吳保國共同來到售樓處,直接將26萬元交給了開發商。之后,吳保國給黃潔雅寫了一張借條,內容為:收到黃潔雅借款26萬元整。在借條落款處吳保國簽上了自己一個人的名字及借款日期,但借條上并未注明還款日期。
交完首付后,黃潔雅夫婦和小兩口都很高興,因為按照購房協議,2010年8月,他們就可以住上自己的房子了。
然而事世難料,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不斷發生,于是,肖倩多次向吳保國提出離婚。2010年1月的一天,吳保國突然接到了法院的傳票,令吳保國意外的是,他收到的并不是妻子要離婚的傳票,而是岳母要求他償還26萬元借款的傳票。
法庭上,黃潔雅說,吳保國夫婦買房,向她借款26萬元。之后,她多次向吳保國索要,但他一直拒絕還款,所以才告到法院。
吳保國則說,他是在妻子一再要求下,才決定與妻子共同買房的。這26萬元是黃潔雅主動出借的,而且肖倩及黃潔雅曾多次表示無需償還。但他還是主動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其本人和妻子給黃潔雅寫下了借條,即便所謂的欠款成立,那也是他與肖倩的夫妻共同債務,黃潔雅不應要求他一人償還。
另外,借條上并未注明還款日期,因此吳保國認為即使需要償還,也應在他償還完20年期的貸款后,再分10年逐步分期償還給黃潔雅。
按吳保國的說法,這26萬元要等30年后才能償還完,黃潔雅堅決不同意。
盡管吳保國稱黃潔雅曾表示26萬元無需償還,但他無法向法院提交相關證據,法院不予認可。2010年2月8日,北京宣武區法院判決吳保國償還黃潔雅借款26萬元。
法官說法
對于本案,人們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女兒沒有離婚,岳母怎么能告女婿還款?法院為何最終還支持了這位岳母的請求呢?
法官解釋說,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本案中,雙方均認可借款26萬元這一事實,黃潔雅要求吳保國償還借款,理由正當,法院予以支持。
雖然吳保國稱26萬元用于夫妻購買房產,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不應由他一人償還。但由于借條為吳保國所寫,即便該借款用于吳保國與肖倩共同購房,黃潔雅仍有權要求吳保國一人償還。此外由于借條上未注明還款日期,按法律規定,黃潔雅隨時可以要求吳保國還款。
當然,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讓吳保國一人償還,對吳保國確實有些不公平。但法院受理案件的原則是不告不理,現在黃潔雅只起訴了吳保國一個人,而且符合法律規定,那么法院就只能審理黃潔雅與吳保國之間的糾紛。但是吳保國的合法權益還是可以得到法律保護的,那就是吳保國在償還26萬元借款后,他可以夫妻共同債務糾紛為由,另行起訴妻子肖倩,要求她應償還的那一半債務。
法官提醒說,如果吳保國與肖倩離婚,在分割財產時,必將涉及房產及這筆26萬元的借款,不過那時案件審理起來將比這起案件要復雜得多。在女兒與女婿離婚之前,要求女婿還款,對黃潔雅來說,不失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