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將裝有3萬元的錢包遺忘在王某的車上,事后李某向王某索要錢包,王某以沒看見錢包為由拒絕歸還。李某遂以王某涉嫌侵占罪訴至法院,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駁回。李某又到公安局報案,公安局以無管轄權為由拒絕受案。
侵占罪屬“告訴才處理”的案件,由人民法院管轄。根據刑訴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款之規定:人民法院對于自訴案件進行審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犯罪事實清楚,有足夠證據的案件,應當開庭審判。?二?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本案中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的做法均符合程序法的相關規定,并無違法之處。但現實中如李某一樣,因個人能力有限,無法提供充分有力的罪證,導致其合法權益遲遲得不到保障的案例并不在少數。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為應變“告訴才處理”為“告訴必處理”,具體可采取兩種方法:
一、法院必要時可以調查取證
侮辱、誹謗、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等罪,所侵害的對象大多是一些弱勢群體,這個群體在其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受到侵害時,由于涉及隱私或迫于對方的壓力大多不愿或者不敢提起公訴。他們一旦克服心理壓力或恐慌,拿起法律的武器悍衛自己的權利時,又將面臨著另一道無形的阻礙,即舉證義務。而舉證之難往往消磨了大多數被害人的斗志,最后不得不偃旗息鼓,從而不利于公民正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若此類案件在必要時由法院調查取證,更能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案件。
二、特殊情況下公安機關可以立案管轄
刑法之所以規定告訴才處理的條款,是考慮到此類案件大都發生在家庭成員、鄰居、同事或者日常生活中,社會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數場合下可以通過調解等方式來解決。此外由于有的案件涉及隱私,被害人可能不愿將此事公之于眾,如果違反其意愿提起公訴,會適得其反。故而法律規定對此類案件不告訴則不提起訴訟。
是否“告訴”是被害人的一項法定權利,但被害人一旦行使了“告訴”權,司法機關就應當有義務對案件進行調查和審理,而不能以自訴人舉證的義務對抗其訴訟的權利。尤其是對于被告人矢口否認的案件,如上述李某訴王某侵占案:王某否認其看見李某的錢包,即使錢包就在王某的身上或家中,由于法律保護公民平等地享有人身權利及民主權利,李某不可能對王某進行搜身或搜查進行取證,自然永遠無法取得罪證,王某也就因此逍遙法外。若公安機關可以對此類案件立案偵查,便能依法采取搜查、銀行查詢等偵查手段,亦可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嫌疑人采取傳喚等措施,查明案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