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兩個兒子為了其留下的一套房屋而起糾紛,其中小兒子和兒媳串通好,竟讓岳母冒充已經去世的母親,與他人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大兒子回來后發現母親的房子已經易主了。上海合同律師認為冒充已經死亡的公民簽訂合同,合同應當認定為不成立,自始不發生效力。
劉老太早年喪夫,獨自將兩個兒子劉星、劉晨撫養成人。早年間一家三口住在劉老太承租的單位的503號公房內,大兒子劉星大學畢業后,到了外地工作,劉晨初中畢業后就到了北京的一家國營廠工作,同時照顧著母親。1998年北京進行公房制度改革,劉老太單位根據政策精神,規定單位員工可以將承租的公房購買變為自己的私產。劉老太出資1.5萬元將房子買了下來,其中劉星出資了1萬元,房子登記在劉老太的名下。后來兩個兒子也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劉老太本應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但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她的生命,兩個兒子自然是傷心不已。喪事辦完之后,大哥找到弟弟要求將房子產權進行分割,因買房時自己出資大部分購房款,故其要求房產份額的70%,劉晨不同意,兄弟倆大吵一架,房產分割這事也就耽擱了下來。劉晨的妻子王小麗攛掇丈夫私自將房子出賣,可房產證上畢竟還寫著劉老太的名字,于是夫妻倆想出了一場石破天驚的計謀。因為王小麗的母親王大麗跟劉老太長相酷似,于是夫妻倆找到劉晨的發小張大寶,雙方協商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將房屋出賣給張大寶,同時利用當時各種信息登記還處于手寫紙記的漏洞,瞞著房管部門劉老太已經去世的事實,讓王大麗陪著張大寶一起到房管部門辦理了過戶登記,房產證從劉老太的名下辦到了張大寶名下。過了兩年,劉星回到北京,沒有通知劉晨就直接到了503號房,但沒想到開門的卻是張大寶。劉星得知事情原委后決定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滬律網提示: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其中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從自然人出生起到死亡時為止,因此自然人死亡后自然不能成為民事主體,也不可能再簽訂合同。
《合同法》第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訂立合同。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上海合同律師表示:本案中的房屋買賣合同是王大麗冒充已經去世的劉老太簽訂的,隱瞞了事實,而劉老太本身已故,自然不能訂立房屋買賣合同,合同根本不能成立。同時買方張大寶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購買該房,不是善意的第三人,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因此劉星可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劉老太與張大寶買賣合同關系不成立,要回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