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知識產權進入家庭,作為無形資產在家庭財產形態上所占位置也越來越重要,有關知識產權的爭議也越來越多。新在第17條第(三)項中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知識產權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所謂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由于智力成果而取得的一定財產性收益,是基于智力創造性活動所產生的由法律賦予知識產權所有人對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某些專有權利。傳統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知識產權還包括商業秘密、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財產權的特點,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知識產權兩權一體性:一方面它具有人身權,是創作者基于其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如著作權中的發表權、署名權等,另一方面又具有財產權,是指知識產權人依法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其智力成果的權利,這種利用通常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
《婚姻法》第17條第(三)項的規定,主要解決的是知識產權中有關財產權的問題。而知識產權中人身權部分,因其基于智力成果創造人的特定身份,與智力成果創造人人身不可分割,爭議不大。目前,主要問題集中在:一、知識產權還未曾實現的經濟利益,即所謂的財產期待權。二、婚前產生的智力成果,婚后才取得經濟利益。三、已具有很高知名度,并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權利的歸屬。對上述三個方面難點問題的處理,應從公平的角度出發,兼顧婚姻法與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規定,既要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利益,也要維護另一方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婦女的合法權益,合情合理合法予以處理。
(一) 關于對知識產權還未曾實現的經濟利益的處理
在存續期間,一方所取得的知識產權,離不開配偶他方的支持。對已經實現的經濟利益,無疑應該按夫妻共同。問題集中在對離婚時尚未實現的經濟利益如何處理。知識產權經濟利益的實現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并且利益能否實現還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風險。某項智力成果,有可能將來能獲得巨大經濟利益,但也可能沒有市場而一文不值。創作者也許愿意實現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但也有可能根本不想讓自己的研究成果進入商品市場。這樣,無形財產是否有期待利益,這種期待利益到底有多大,就缺少衡量的標準。一種觀點認為,對于離婚時未曾實現的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應當根據期待權與既得權的理論來解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就其知識產權尚未與他人訂立使用或轉讓合同,該項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只是一種期待利益。創作者獲得報酬權也只是期待權,該項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不能歸夫妻共有。況且知識產權具有雙重性,作為人身權只能由權利人行使而不能轉讓,而財產權的行使往往與人身權不能分離,即使將其分割給不享有知識產權的一方,因權利行使上的限制,該方當事人實際上也并不能取得財產利益。我們認為,從正常情況來說,一項知識產權的取得是離不開另一方的支持的,是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一次成果的取得,投入研究的財產往往都是。如果僅僅規定既得知識產權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而對期待利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對當事人中的一方是不公平的。根據民法與婚姻法的原則和規定,知識產權中的經濟利益應當包括財產期待權。理由是:1、婚姻法是將財產權的取得作為確定財產所有權歸屬的依據,這其中“取得”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夫妻沒有約定,夫妻一方或雙方已取得所有權的財產,均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這當然包括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間所取得知識產權的現實與期待的經濟利益,否則將與婚姻法的精神相抵觸。2、基于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夫妻一方婚內所得知識產權是該方個人享有的專有權,只有由知識產權所生的經濟利益才歸夫妻共同所有,如果在該知識產權所生經濟利益中又排隊期待利益,就意味著縮小了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有悖民法的公平原則。3、一些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已將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某些財產期待權或預期利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由夫妻進行分割并給予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