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在拆遷中獲得更多補償,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云關鄉多個村近來出現大規模假離婚和買賣戶頭現象,有一個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已離婚。按戶補償催生了應對手段的“翻新”,當地買賣戶頭現象嚴重。
在巨大的現實利益面前,當地不少村莊上演了既荒唐無比又真實無比的現實荒誕劇:離婚換拆遷款和買賣戶頭。為了能夠多拿拆遷補償款,當地不但買賣戶頭現象泛濫成災,有些人更是全家離婚,連八旬夫婦都拄著拐杖去離婚。但網友在解讀新聞的時候,容易把全家離婚和買賣戶頭混為一談,實際上這完全是兩碼事。前者體現出的是村民對政策與規則聰明而合理的利用,而后者體現出的,才是涉及法律問題的詐騙犯罪。
假離婚在法律上是不存在的,即使主觀是為拆遷款,法律也不能否認離婚的合法性。如果一定要說這其中有什么問題,那也是政策與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所以一些法律專家和學者在解讀亂象時,也只能圍繞買賣戶頭來談。無論是買戶頭騙取國家拆遷補償的村民,還是出售戶頭獲得既得利益的村民,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都已經涉嫌詐騙罪。所以對這部分村民的行為,應該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嚴格處理,避免侵害國家利益的行為發生。